我們,不忘使命,為遼寧振興添磚加瓦 開啟新時代偉大航程 學習貫徹十九大征文 黨建研究中心赴沈陽市兒童福利院慰問 關于開展“盛京杯”我為黨旗爭輝征文活動的通知 關于召開“新時期黨的建設、理論宣傳及企業(yè) 關于召開“新時期黨建工作研討會”的通知
今天是:2024-12-29 星期日  
>
讓黨員代辦站成為“和諧中國”建設的一面旗幟
來源:遼寧黨建網 黨建評論 閱讀量:7910 發(fā)布時間:2023-11-16 17:34
會員登錄
  • 用戶名:
  • 密碼:
登錄
新用戶注冊

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和發(fā)展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。全國各地深入學習和踐行“楓橋經驗”,一個個“劉全國”式黨員代辦站紛紛涌現(xiàn),在“和諧中國”“平安中國”建設中建功立業(yè)。今年,中央政法委在全國范圍內評選出104個“楓橋式工作法”單位,成為全國基層社區(qū)黨員代辦站學習的楷模。而撫順市望花區(qū)雷鋒社區(qū)就是其中先進單位中的一員。

學習“劉全國”,把黨員代辦站建設成為發(fā)現(xiàn)問題的“雷達站”。緊貼群眾對社區(qū)服務治理的多樣化需求、多元化訴求和多維化追求,從群眾最關心、最直接、最現(xiàn)實的問題入手,實踐探索出“民思我想、民呼我應、民需我為、民訴我?guī)?、民困我助”的社區(qū)服務治理新模式——社情民意“雷達站”,打造出集社情民意收集、分析、歸類、處理、評價、反饋為一體服務治理“閉合鏈”,把人民群眾對社區(qū)服務治理“心里愿景”變成“眼里美景”,使群眾安全感更強、幸福感更足、獲得感更高。支部委員、在職黨員、網格員、網格信息員“四員入站”,通過入戶走訪、日常接待、個別訪談、專題座談、網絡反饋、熱線電話等形式,多手段、多渠道、全方位收集居民急難愁盼,使之成為社區(qū)聽民意、問民需的重要渠道。

學習“劉全國”,把黨員代辦站建設成為解決問題的“化解站”。積極踐行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,服務“零距離”,打造“家門口”矛盾糾紛化解站,強化落實“事前防、事中調、事后訪”矛盾糾紛閉環(huán)化解流程,堅持“小事不出網格,大事不出社區(qū),矛盾不上交”工作理念,實現(xiàn)矛盾糾紛源頭化解、就地解決,真正做到讓群眾接受、信服、滿意,贏得了群眾贊譽。堅持“定期常態(tài)排查、敏感經常排查、重點定向排查”,下好矛盾糾紛源頭預防、化解“先手棋”。同時,建立“一事一回訪”制度,對已化解矛盾糾紛的當事人進行定期回訪,確保問題隱患真正得到解決,防止矛盾糾紛反復。通過長期服務,黨員代辦員成為群眾貼心人,居民之間有了糾紛,都愿意與代辦員嘮嘮,代辦站成為糾紛小事的“化解站”。

學習“劉全國”,把黨員代辦站建設成為法律為民的“服務站”。黨員代辦站要致力于“潤物細無聲”地解決鄰里糾紛、家庭矛盾、財產糾葛等清官也難斷的“家務事”,在與人民群眾休戚相關的方方面面,提供矛盾調處、法治保障和政策咨詢等,讓社區(qū)居民享盡了“法治紅利”。解決疑難糾紛,充分發(fā)揮政法力量優(yōu)勢作用,作為黨員代辦站化解鄰里矛盾的“堅強后盾”;提供法律服務,推動優(yōu)質司法服務深入社區(qū)樓院,開通法援綠色通道;加強法治宣傳,組織社區(qū)民警和人民調解員到社區(qū)開展“以案說法”主題宣講,代辦員組織群眾廣泛參與,提升了宣傳效果,源頭預防鄰里糾紛產生;邀請居民中的法律“業(yè)界大拿”在小區(qū)開設“法律課堂”,幫助居民學法、知法、用法,以法治文化增強居民法治意。

學習“劉全國”,把黨員代辦站建設成為凝心聚力的“能量站”。以文化為紐帶培育社區(qū)居民共同體意識,營造和諧鄰里關系,譜寫共建共享共治美好社區(qū)新篇章。黨員代辦站利用“線上+線下”服務模式,進一步夯實基層治理基礎、提升基層治理能力,切實解決群眾的操心事、煩心事、揪心事,更好地服務于居民,拉近鄰里關系,提升社區(qū)自治。打造煙火味、人情味、文化味社區(qū),為居民架起鄰里溝通的橋梁,營造社區(qū)“鄰里情”成為社區(qū)治理的“粘合劑”,凝聚“鄰聚力”成為社區(qū)治理的“主力軍”,匯聚社區(qū)“鄰里愛”成為社區(qū)治理的“能量站”。深挖網格潛能,在陣地打造、宣傳普及、隊伍建設等方面持續(xù)探索,不斷完善網格治理體系,打通基層治理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黨員代辦站是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的實體支撐,是黨聯(lián)系服務群眾的重要平臺,是一座服務群眾的“能量站”。

全國各地深入學習和踐行“楓橋經驗”,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,大力加強基層社區(qū)黨員代辦站建設,努力打通服務群眾“最后一米”,讓群眾感受到黨就在身邊,開創(chuàng)了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局面。如今,一個個“劉全國”式黨員“代辦站”的黨員干部用實際行動弘揚、傳承、踐行著“楓橋經驗”,為“和諧中國”“平安中國”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。

作者:許華凌

【編輯:喬宇】

【責編:王雪弘】

【審核:王同文】

| 人民網 | 新華網 | 央視網 |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| 求是網 | 學習強國 | 中組織部12380舉報網站 | 遼寧紀檢監(jiān)察網 | 北國網 | 北京組工網 | 上?;鶎狱h建網 | 長白山先鋒網 | 龍江先鋒網 | 數(shù)字平臺 |
關于我們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版權聲明 | 工作人員
遼ICP備2021003851號-2 遼公網安備21010202000803
地址:沈陽市和平區(qū)南五馬路228號(遼寧黨刊大廈)電話:024-23128410 Email:lndangjian@126.com
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4-2024 遼寧黨建網 All Rights Reserved